# Web3项目发展的新思路:让第三方为用户买单近年来,加密项目在代币发行前大量空投已成常态。项目方希望借此在上线前积累热度和用户关注。然而现实往往是项目热度和价格在短期内迅速下滑。用户领取空投后立即抛售,导致代币市场承压、社区热情消退,项目方刚建立的用户基础也随之崩塌。空投带来的流量虽然短期可观,但难以真正转化为社区资产或产品用户。大多数项目缺乏实际商业场景支撑,只能靠持续发币维持用户活跃度,本质上是在透支未来价值。这些代币和用户流量最终多数流向了套利循环,真正支持项目发展的资源反而被浪费。原本用于启动生态的手段,反而成为削弱项目生命力的负担。要打破这一怪圈,项目必须成为"羊毛可以出在猪身上的项目"。即将给用户的好处,由愿意付费的第三方来承担。在Web3语境下,这意味着项目方不直接从用户端获利,而是先给予用户福利,由其他利益相关方出资买单,实现三方共赢:用户免费获益,项目扩大影响力,付费方则获得用户、数据或品牌曝光。## 构建生态闭环的三步法如果你是一位项目方,可以通过以下三步来思考如何让他人为你的用户买单:1. **明确核心用户群:** 具体界定当前阶段对项目最重要的用户。是主要在平台交易的老手?还是使用产品的日常用户?又或是持有代币的投资者?要先确定"什么样的用户行为才算成功",锁定能带来实际成果的核心用户群,后续策略才不会偏离目标。2. **挖掘独特竞争力:** 分析项目的护城河,找出别人难以复制的优势。可能是尖端技术实力、庞大活跃的用户社区、独特的数据资产等。思考"有什么独门绝技是其他项目没有但非常需要的?"只有明确自身核心价值,才能有底气让他人付费。3. **寻找付费的"猪":** 找到最需要你这种资源并愿意付费的合作伙伴。例如,拥有强大流动性的交易所可与新项目合作,对方用代币或资金购买进入平台的机会;运营大量活跃用户的DApp可以与其他想要用户的项目合作做空投或优惠活动。简言之,谁缺你的优势,谁就可能是那个愿意付钱的"猪"。通过这三步,你可以发现"让他人给资源来惠及你的用户"并非不可能,而是一种可设计的商业模式。本质上,是用自身核心资源帮助合作伙伴实现目标,合作伙伴出资惠及你的用户,形成生态闭环。这既让用户持续享受红利,也巩固了生态黏性。## 某知名交易平台的流动性策略案例以一家全球知名交易平台为例,其核心优势是强大流动性和庞大用户基础。该平台的目标用户主要包括交易者和平台代币持有者。它向新项目提出:愿意用代币或资金来换取流动性和曝光机会。通过特定空投活动,将新项目代币免费发放给持有平台代币或参与挖矿的用户。这种方式帮助新项目快速获得用户关注和流动性,同时给忠实用户带来额外收益,增强平台代币持有者的黏性。这些空投活动面向参与锁仓、交易和提供流动性的活跃用户,实现了"用户得红利、新项目得曝光"的双赢局面。值得注意的是,该平台并未向普通现货交易用户提供空投。这是因为主站交易量更多由做市商提供,而这些做市商本身就靠流动性赚取利润。平台需要留住核心做市商,因此更倾向于将空投红利留给中小散户用户,通过拓展更广泛的用户群来推广新项目。这符合"羊毛出在猪身上"的理念:给散户免费福利,而真正出钱的是需要流动性的项目方和维护市场的做市商。## 社交激励平台的案例分析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案例是某社交激励平台。其运作机制本质上是以用户在社交媒体(主要为Twitter)上的行为数据和内容参与作为吸引流量的"资产",再通过与其他加密项目合作,将这些项目的代币作为奖励发放给内容贡献者。在这种结构下,用户通过"输出注意力和话语权"来积累积分或获取空投,而真正支付激励成本的,是那些在代币发行前希望借助社交声量扩大影响的新项目方。表面上,这是典型的"羊毛出在猪身上"的商业模式:用户免费获益,平台承接需求,项目方为声量买单。然而,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存在明显的结构性风险。其核心依赖在于,平台是否具备长期占据社交注意力入口的能力。如果未来项目方有更高效或成本更优的获客方式,该平台作为"中间撮合者"的价值将显著下降。## 合作共赢:核心价值决定生态生命线无论是技术型项目还是社区型项目,前提是始终守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。一旦失去让他人愿意付出的独特价值,这个模式就行不通了。"羊毛"最终还是建立在"猪"看到价值并愿出钱的基础上。如果发现难以定位自身优势,那就应该考虑调整方向或专注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深耕。对于项目方而言,与其一味投钱拉盘,不如多思考自己的资源有哪些能够与他人互换。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,把外部力量引入自己的生态中。例如,强大的用户社区可以给其他新项目带来流量,或者独特的数据资源可以帮助项目做决策。这些都是别人愿意拿出资金或代币支付的价值。一旦成功,用户享受到实际好处,项目也加固了生态黏性,合作伙伴也达成了目标,各方皆大欢喜。## 投资者视角:更看重可持续赋能当前加密市场炒作渐歇、投资人更加理性,这是行业成熟的表现。作为行业观察者,笔者相信能够长期生存的项目,要么在技术或产品层面有突破(提供长远价值),要么在商业模式上有创新(提供良性循环)。能兼具两者的项目自然更有优势。对于投资者而言,在评估项目时应关注其是否具有第三方买单的造血能力:项目能否真正让"猪一直能飞起来"?毕竟,只有那些能让"猪天天刷单,让羊永不饿死"的合作模式,才能在这个市场笑到最后。"羊毛出在猪身上"的思路并非口号,而是一个指导项目经营的可行策略。它要求项目方明确自身价值、设计生态补贴机制、并与合作伙伴共同构筑增长。
Web3项目增长新思路:让第三方为用户买单 构建生态闭环
Web3项目发展的新思路:让第三方为用户买单
近年来,加密项目在代币发行前大量空投已成常态。项目方希望借此在上线前积累热度和用户关注。然而现实往往是项目热度和价格在短期内迅速下滑。用户领取空投后立即抛售,导致代币市场承压、社区热情消退,项目方刚建立的用户基础也随之崩塌。
空投带来的流量虽然短期可观,但难以真正转化为社区资产或产品用户。大多数项目缺乏实际商业场景支撑,只能靠持续发币维持用户活跃度,本质上是在透支未来价值。这些代币和用户流量最终多数流向了套利循环,真正支持项目发展的资源反而被浪费。原本用于启动生态的手段,反而成为削弱项目生命力的负担。
要打破这一怪圈,项目必须成为"羊毛可以出在猪身上的项目"。即将给用户的好处,由愿意付费的第三方来承担。在Web3语境下,这意味着项目方不直接从用户端获利,而是先给予用户福利,由其他利益相关方出资买单,实现三方共赢:用户免费获益,项目扩大影响力,付费方则获得用户、数据或品牌曝光。
构建生态闭环的三步法
如果你是一位项目方,可以通过以下三步来思考如何让他人为你的用户买单:
明确核心用户群: 具体界定当前阶段对项目最重要的用户。是主要在平台交易的老手?还是使用产品的日常用户?又或是持有代币的投资者?要先确定"什么样的用户行为才算成功",锁定能带来实际成果的核心用户群,后续策略才不会偏离目标。
挖掘独特竞争力: 分析项目的护城河,找出别人难以复制的优势。可能是尖端技术实力、庞大活跃的用户社区、独特的数据资产等。思考"有什么独门绝技是其他项目没有但非常需要的?"只有明确自身核心价值,才能有底气让他人付费。
寻找付费的"猪": 找到最需要你这种资源并愿意付费的合作伙伴。例如,拥有强大流动性的交易所可与新项目合作,对方用代币或资金购买进入平台的机会;运营大量活跃用户的DApp可以与其他想要用户的项目合作做空投或优惠活动。简言之,谁缺你的优势,谁就可能是那个愿意付钱的"猪"。
通过这三步,你可以发现"让他人给资源来惠及你的用户"并非不可能,而是一种可设计的商业模式。本质上,是用自身核心资源帮助合作伙伴实现目标,合作伙伴出资惠及你的用户,形成生态闭环。这既让用户持续享受红利,也巩固了生态黏性。
某知名交易平台的流动性策略案例
以一家全球知名交易平台为例,其核心优势是强大流动性和庞大用户基础。该平台的目标用户主要包括交易者和平台代币持有者。它向新项目提出:愿意用代币或资金来换取流动性和曝光机会。通过特定空投活动,将新项目代币免费发放给持有平台代币或参与挖矿的用户。这种方式帮助新项目快速获得用户关注和流动性,同时给忠实用户带来额外收益,增强平台代币持有者的黏性。这些空投活动面向参与锁仓、交易和提供流动性的活跃用户,实现了"用户得红利、新项目得曝光"的双赢局面。
值得注意的是,该平台并未向普通现货交易用户提供空投。这是因为主站交易量更多由做市商提供,而这些做市商本身就靠流动性赚取利润。平台需要留住核心做市商,因此更倾向于将空投红利留给中小散户用户,通过拓展更广泛的用户群来推广新项目。这符合"羊毛出在猪身上"的理念:给散户免费福利,而真正出钱的是需要流动性的项目方和维护市场的做市商。
社交激励平台的案例分析
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案例是某社交激励平台。其运作机制本质上是以用户在社交媒体(主要为Twitter)上的行为数据和内容参与作为吸引流量的"资产",再通过与其他加密项目合作,将这些项目的代币作为奖励发放给内容贡献者。在这种结构下,用户通过"输出注意力和话语权"来积累积分或获取空投,而真正支付激励成本的,是那些在代币发行前希望借助社交声量扩大影响的新项目方。
表面上,这是典型的"羊毛出在猪身上"的商业模式:用户免费获益,平台承接需求,项目方为声量买单。然而,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存在明显的结构性风险。其核心依赖在于,平台是否具备长期占据社交注意力入口的能力。如果未来项目方有更高效或成本更优的获客方式,该平台作为"中间撮合者"的价值将显著下降。
合作共赢:核心价值决定生态生命线
无论是技术型项目还是社区型项目,前提是始终守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。一旦失去让他人愿意付出的独特价值,这个模式就行不通了。"羊毛"最终还是建立在"猪"看到价值并愿出钱的基础上。如果发现难以定位自身优势,那就应该考虑调整方向或专注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深耕。
对于项目方而言,与其一味投钱拉盘,不如多思考自己的资源有哪些能够与他人互换。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,把外部力量引入自己的生态中。例如,强大的用户社区可以给其他新项目带来流量,或者独特的数据资源可以帮助项目做决策。这些都是别人愿意拿出资金或代币支付的价值。一旦成功,用户享受到实际好处,项目也加固了生态黏性,合作伙伴也达成了目标,各方皆大欢喜。
投资者视角:更看重可持续赋能
当前加密市场炒作渐歇、投资人更加理性,这是行业成熟的表现。作为行业观察者,笔者相信能够长期生存的项目,要么在技术或产品层面有突破(提供长远价值),要么在商业模式上有创新(提供良性循环)。能兼具两者的项目自然更有优势。
对于投资者而言,在评估项目时应关注其是否具有第三方买单的造血能力:项目能否真正让"猪一直能飞起来"?毕竟,只有那些能让"猪天天刷单,让羊永不饿死"的合作模式,才能在这个市场笑到最后。
"羊毛出在猪身上"的思路并非口号,而是一个指导项目经营的可行策略。它要求项目方明确自身价值、设计生态补贴机制、并与合作伙伴共同构筑增长。